《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我校黄河学研究新成果
9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2971期第7版刊发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黄河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兆林同志题为《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面向》的理论文章。
该论文基于我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从积极回应民众文化诉求、关注文化传承者声音、加强非遗保护属地管理三方面,提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面向。文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民众长期而普遍存在的生产生活需要构成了其存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正因此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是对民众文化诉求的积极回应,促使非遗项目的社会价值提升,引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热潮,推动大众对文化物象的重新审视继而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保护。同时,加强非遗保护要关注其文化传承者的声音,发挥传承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一线实践者的核心作用。传承人参与保护工作能够有效遵循文化技艺的知识属性与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充分利用内在逻辑创造者和文化物象建构者的身份优势,打造标志性文化符号,是推动非遗保护融入当下社会生活的积极举措。文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涵丰富但构成较为复杂的综合体,加强非遗保护的属地管理是基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多重维度与系统全面的保护措施。根据地域相接、文化同源、经济互动、习俗相通、语言相似的关联区域的联通保护,构建起对文化生态的整体性关注,树立整体保护观加强非遗保护与属地融合,推动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成为不同地方间文化共建共促的积极举措。
(审核 杨庆实)
聊大要闻
-
我校学生乒乓球队首征省赛载誉而归2025-05-27
-
白成林带队赴南昌考察交流学习2025-05-27
-
完美平台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2025-05-28
-
我校第四届教职工足球联赛开赛2025-05-27
-
“Passion 山东 青春之旅”主题推广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2025-05-23
-
校工会(妇委会)举办“桃李芳华”湖畔沙龙活动2025-05-22
-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团队成功入选马研会、中国李大钊研究会2025年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中共党史党建专项支持计划2025-05-22
-
【中国农网】【农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完美平台:把“一头驴”的科研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2025-05-22
-
延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杨一行来访2025-05-22
-
巴布亚新几内亚驻华大使塔迪乌斯·卡姆巴内率团来访2025-05-22